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10月18日上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策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解孝林、武汉大学教授石兢以及我校傅正义教授、唐新峰教授,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志刚、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欧阳世翕、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等专家教授出席会议。我校副校长陈文、科学技术发展院负责人及实验室学科首席教授和青年教师骨干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吴超仲主持。
校长张清杰院士在致辞中首先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专家教授表示感谢。他指出,今年正值学校合并组建20周年,又遇到百年不遇的疫情特殊时期,会议如期举行,充分显示了各位学术委员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希望各位专家教授一如既往地支持实验室的发展,为后疫情时代武汉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战略建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顾秉林院士和副主任薛群基院士分别主持了报告会。实验室主任傅正义教授作2020年实验室工作报告,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任务和成果汇总、重要研究进展与水平、队伍建设与国际合作、实验室未来发展思路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实验室一年来的进展和成效。
实验室华林教授、麦立强教授、曹少文研究员、唐浩林研究员、李国栋研究员分别作题为《高性能近净成形制造理论与技术》《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电荷转移调控》《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业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热电材料原子/分子尺度力学行为研究》的研究进展报告。
学术委员会就实验室的下一步建设和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特色优势显著,在青年人才队伍培养、材料国际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推动国家战略和新材料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术委员会建议,实验室要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突破传统惯性思维,既要完成国家组织的科研任务,也要瞄准国际新形势,加大鼓励自主创新探索力度,做到“顶天”、“立地”、“树人”,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为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探索出可行的方向。
会议期间,学术委员会还讨论审议了实验室2021年开放基金项目情况。
通讯员:熊远禄 摄影:姚洪 审稿人:罗小寒
© 2018 武汉理工大学经纬网